台灣錫器再復興,鍛敲滿滿熱忱與溫度
Taiwanese design studio Woo Collective.
起工編輯部 12.26.2016
第一次接觸到「物Woo collective」,是參加輔大職輔組舉辦一場關於手作創意工作坊的講座,當時「物Woo collective」剛成立不久,只見到一個講到滿臉通紅的小女生,聲音微微顫抖著述說對未來滿滿的理想與不確性,這個品牌也在我心中留下一個深刻印象與期待。
不輕言放棄的實驗精神
這是由幾個小女生組成的新創團隊,由於參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發起的「工藝新趣」計畫,在眾多工藝種類中,對於製錫工藝的獨特性產生好奇心,而一頭栽入台灣傳統工藝世界。一開始向國寶級製錫師傅陳萬能,拜師學藝的過程不斷遭受阻礙,一方面是過去許多學生只為了應付作業了事,白費了師傅的時間與精力;另一方面製錫有一定的危險性,對於女生是相對吃力的。然而,「她們真的很想學」的決心,在多次往返鹿港與台北之間、一抓到時間就打電話給師傅寒暄,終於,得到師傅的點頭答應。
在求藝的過程中,從了解錫的特性到如何敲打製作,該如何在傳統工藝加入新元素,漸漸有了更多想法與興趣。當時傳統工藝與設計的結合,是正在開始萌芽的趨勢,所以這不僅是一個短期的專案,帶著一點不安一點憧憬,她們決定將台灣傳統工藝的美好,用她們獨有的方式漸漸發酵。
誤打誤撞創業之路
「只有三個人的團隊,請問你們是如何分工?」猶記當時我舉手向黃新雅發問,其實經營品牌遠超越想像的繁瑣困難,不同於設計工作的天馬行空,只能一個人當三個人用,盡可能處理大大小小碎瑣的雜事,如:通路的配置、如何定位品牌差異性、營運金流配置等等,充滿許多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,一點一滴都是在摸索中學習,唯一不變的是信念,他們希望可以將這項台灣百年傳統技藝,結合現代設計美學,賦予錫製品嶄新的樣貌。
「物」團隊曾說過:「努力將自己的傳統文化,推廣延續並轉化為現代商品、進而成長為全世界都看得到的國際品牌。」不斷積極參與國際商展、與日本製錫職人交流,各種報章雜誌報導或電視專訪,「物」團隊將品牌打下穩固基礎,促使更多人能看見並從新重視台灣傳統文化的底蘊,給予大眾一個對於傳統文化新的想像。
錫製品的工與藝
製造一件錫製品,先將錫塊溶成液體,再灌入模組壓成錫片,最後剪裁、捶打、焊接、銼修、拋光等工序,一連串的過程耗費時日,必須非常專注投入其中。「物」團隊研發出天然紋理的拓印技術,讓錫的表面有木頭般刻印紋理,讓作品帶有東方獨有美學精神,顯出其獨特性,更多了一點溫暖的性格,有別於錫為金屬的冰冷感。錫是一種無毒也不易氧化的安定金屬,擁有淨化水質的特性,自古以來在錫常被製作成酒壺、杯器,喝起來會更溫厚香醇,因此,今年「物」團隊特別設計一款純錫醇酒器,短短時間在募資平台獲得高度關注,募集到遠超過原始的目標金額,「物」團隊將人們漸漸遺忘的錫工藝再造,重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從舊有事物中發現新的價值,真正的創意與美感的發源。
「物 Woo Collective」
系列作品
即便是家中不開火的人,也可運用一件件靜謐雅緻的錫器來陳列飾品或是文具小物。(圖片提供/物 Woo Collective)
同樣針對錫保冰效果好的特性,不論盛裝冰涼的清酒或梅酒,都能增添酒的口感。(圖片提供/物 Woo Collective)
由於一系列錫器皆為銀色或是煙燻上色,考量到品項色彩的豐富度,因而結合異材質打造出鍍金的錫筷架,增添色澤變化。(圖片提供/物 Woo Collective)
錫盤的三角設計,是經過多次形狀與壓紋的組合嘗試,最終篩選而成的樣貌。(圖片提供/物 Woo Collective)
先「拓印」出器身的花紋再以檀木煙燻上色,不僅增添錫器的色彩變化,上頭更能維持至少一年的特殊檀香。(圖片提供/物 Woo Collective)
各種大小的錫作容器,可用來盛裝食物或是作為花器點綴空間。(圖片提供/物 Woo Collective)
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
Branding
I’m a paragraph. Double click me or click Edit Text, it's easy.
DESIGN
I’m a paragraph. Double click me or click Edit Text, it's easy.
Consulting
I’m a paragraph. Double click me or click Edit Text, it's easy.